彩神v上海浦东图书馆与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于2019年共同启动“上海儿童文学基地项目”,致力于上海儿童文学史料和作家人物档案收集保存,以及儿童文学作品和相关资料的开发与推广利用,打造少年儿童与儿童文学作家的精神家园。
“儿童文学作家101天团”系列访谈是上海儿童文学基地品牌活动之一,由浦图联合浦东新区融媒体中心合作推出,邀请上海儿童文学界的“大咖”与大小读者分享他们的文学故事。访谈活动由蔡燕老师担任主持人,自2020年起至今已邀请三十余位作家参与。
2024年度共邀请了8位儿童文学作家参与访谈,本期活动我们迎来的嘉宾是儿童文学作家卢颖老师。
卢颖,儿童文学作家,上海作家协会会员。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。曾任教师、编剧、编辑、杂志策划人、网络策划人等职业角色。多年来一直坚持童话创作,在多个刊物开设童话专栏,其童话风格深受喜爱。
出版有《奇幻公寓》、《尾巴它有一只猫》、《一只呆呆呆呆呆的大狗》和《小女孩的小辫子》等十多种图画书。作品曾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、冰心图书奖、上海作协幼儿文学奖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。
卢颖老师告诉我们她是在教师家属楼里长大的,小时候就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各种文学读物,像《大林小林》,《安徒生童话》,《意大利童话》等。家属楼里不仅有图书馆,旁边还有大片的草地,有田野,有河流,父母不仅给予她了良好的读书氛围,也给到了自由自在的活动空间,卢颖老师就是这样围绕着阅读,围绕着故事、围绕着文学长大的。
长大后的卢老师从事过不同的职业,做过母婴杂志的编辑、网络活动策划师、老师,这些不同的职业带给了她不同的体验,让她能有机会观察不同的生活,同时反思自己的创作能给孩子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。卢老师提到做编辑的时候,她接触的都是低幼儿童,创作的是各种适合小宝宝的睡前故事,而活动策划师的工作又让她思维活跃,创作出充满想象力的儿童作品。正是这些不同的职业,让卢颖老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创作儿童文学作品,给孩子带来不同的人生体验。
卢老师的作品《尾巴它有一只猫》入选了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,她提到这个故事最开始是讲给她孩子听的,因为觉得很有趣,就记录下来,能够入选课本她觉得很荣幸。当被问到作品中的一些想象可能违背了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认知,会不会对孩子认识世界的客观性,合理性产生一些偏差时,卢老师给我们讲了个故事,她说有位妈妈特意告诉她,读幼儿园的儿子特别喜欢这本书,甚至可以背出整个故事,几年后,这位妈妈又联系她说到小男孩和这个童话,她说,小男孩有一天恍然大悟地说:这个童话是错误的,猫可以有尾巴,但尾巴其实并不可以有一只猫。小男孩说,这个童话是错误的,可还是有趣!他也可以写童话。所以卢老师觉得其实孩子也是在成长的,他们并不会把想象当成全部的世界,孩子有时候会从我们常规的角度跳脱出去,换一个维度去思考问题,这不会影响他们认知真实的世界。
当被问到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有意思更重要还是有意义更重要时,卢颖老师觉得有意思是非常重要的,有意思的作品可以吸引孩子去阅读,但当她成为了一个妈妈后,现在也特别看重作品的教育意义。
卢老师的很多创作都来自于她的生活,她用童话作品来表达对于生活的观察,对生活的感悟,卢老师是看着各种故事长大的,现在她是一个写故事的人,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故事的乐趣,她觉得很快乐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